北京中科白殿疯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乐经》是我国失传已久的一部声乐典籍,在民国时期竟被一位姓邵的专家偶然发现,一时间在学界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后来,邵专家准备将《乐经》刊印出来,但没想到遭遇了一场变故,导致《乐经》再次遗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说起古代经典,人们都知道“四书五经”,但其实这不全面,因为除了我们所熟悉的“五经”之外,还有第六经——《乐经》,研究古代声乐的典籍,所以说应该是“四书六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成为六经,为中国文化之渊泉”,但可惜《乐经》失传已久。
专家们经过研究,推测《乐经》被秦始皇烧掉了,因为公元前年,发生了“焚书坑儒”事件,就是秦始皇为了维护统治权威而掀起的一次文化大灾难,“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司马迁《史记》),所以专家们怀疑《乐经》就因此被毁,后世不存。
到年,距离《乐经》被毁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这年10月,一位姓邵专家在陕西咸阳旬邑县修订县志,他从当地一位晚清秀才萧之葆手里,获得了一份秘密资料,据老秀才所言它是失传已久的《乐经》的残卷。但他一开始并不确定是否是《乐经》,毕竟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老秀才和他说了来龙去脉后,他才确信无疑。
老秀才告诉邵专家,在明末清初时候,旬邑县直道村有个大户人家,家中长子名叫应熊。在应熊十六岁时,一天雨后他去村外的古寺闲游,发现寺庙早已残破不堪,殿内也被雨水淋得一片狼藉,当他正准备离开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墙角边散落了一堆竹简,还有一些浸泡在雨中。因为应熊平日里饱读诗书,所以对竹简很感兴趣,就将它们都拾起来带回家收藏。
应熊捡回家的竹简都写有文字,但字体都形如蝌蚪,他一时间也无法辨析。二十多年后,应熊考取了功名,一天偶然想起自己少年时捡到的竹简,于是就将它们都找出来研究,应熊经过三年的整理,发现这竟然是失传已久的《乐经》,因此他喜不自胜,并加了注释后整理成册,这一点在《旬邑县志》中也有提及,可知秀才所言属实。
在后来的两百多年间,又受到战乱的影响,应熊的竹简也全都遗失,他整理的《乐经》大部分也都被毁。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应熊的后人还收藏有一部分《乐经》,他为了更好地保存《乐经》,就将其转交给了一位至交,同时也是当时的文化学者——萧之葆。当萧之葆得到《乐经》后经过一番研究,确定是《乐经》无疑,因此他一直当成命根子,才得以保存下来。
萧之葆年纪大了,为了将《乐经》继续保存下去,他找到一位接班人,也就上文提到的邵专家。据邵专家后来回忆,萧之葆交给他的《乐经》有3册,每册约多页,经过鉴定也确实是明代的纸张,而且在开篇还有应熊写的自序。邵专家拿到《乐经》后激动不已,不久之后就准备对其进行抄录,并将原件进行了妥善的保存,还在报纸上刊登出版《乐经》的消息。
消息一出,在学界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被称之为两千来文化界的一大盛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邵专家准备刊印《乐经》期间,西安发生了事变。不久之后,邵专家就被关押了,虽然邵专家最后平安无事,但刊印《乐经》的事情就没了下文,不过最要命的是三本《乐经》原件失踪了,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从此了无音讯。究竟《乐经》被谁拿走了呢?
对于《乐经》的下落,后来的专家们也有不少推测。比如,在政变中被哪个不识货的士兵给毁掉了,但不过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邵专家将《乐经》视为身家性命,一定保存得极其隐蔽,所以不可能会被人发现。还有专家推测,《乐经》还在邵专家的后人手里,要么被他的后人遗失,要么被他的后人秘密地收藏,但不过也都是推测,让人感到无比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我国考古学家在“中国古典数字工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智能检索,复原了部分《乐经》中的内容,并刊印出版了《乐经集》一书,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