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3失联,从公刘迁豳到公亶父迁岐前

前言:读史心得

读史不能进行合理的联想,将同时代的人物联系起来,史书将变得枯燥乏味,历史人物的形象也将干瘪瘪的。

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中记载的人、发生的事串连起来,人物的形象会更丰满、事情的脉络会更清晰。

商周世系

从公刘被迫带着族人迁徙到豳地算起,周人在豳地又经历了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公亶父,传承了十世。

相对于从始祖弃到不窋一片空白的世系而言,从不窋到公亶父则是模糊不清,即使中间还有和公刘、公亶父一样被周人冠以“公”的称号的公非和公叔祖类,也只是留下名字而已。

周人在豳地几百年的风雨跌宕,就在“某卒,子某立”的格式中,如失联一般,湮没于历史长河之里,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遐想

古人的姓、氏、名、字或多或少会反映其生平经历。

或许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现存的先周世系开一个脑洞。

以下只是个人脑洞,姑且看之,姑且听之,不可信之、不可信之、不可信之,权当一乐即可,如有雷同,纯属胡说。

公刘卒,子庆节立,国於豳。

庆节是公刘的儿子,也是周人迁徙到豳地后的第二任首领。对于庆节,除了《史记》上“国于豳”三个字的记载之外,文献上就没有别的记载了,这三个字给后人传递这样的的信息:周建国。

从不窋“去稷不务”“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到公刘“变于西戎,邑于豳”“复脩后稷之业”,再到庆节“国于豳”。

周人总算从筚路蓝缕启山林的狼狈,走向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定,凭此转折为起点,最终在牧野一战惊人。

如果有人能穿越时光,到庆节身边,告诉他五六百年后,你的子孙将击败大邑商,成为天下共主。庆节一定不会相信,就像那年没人相信井冈山上那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出如总理所愿的盛世。能够在殷革夏命的乱世中活下来已经是祖先保佑了。

庆节卒,子皇仆立。

据柏杨先生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提出一个“瓶颈定律”,即:中国古代王朝政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会到了瓶颈时期。渡过了就长寿如汉唐,过不了则短命如秦隋。

这个定律从夏商周到元明清都适用,不知道这个适不适用于先周。

如果适用的话,庆节应该能赶上这个“大好形势”。

结合周人地处农牧交接处,要么是被戎狄打了,要么是被商人打了。

由于夏朝在夏桀的折腾下,日薄西山,畎夷乘机入侵泾渭河谷,占领邰地,把周人赶到豳地。成汤收拾完夏桀后,腾出手来收拾了畎夷,打不过成汤的畎夷,只能撤回老家放羊了,回家的路上徒经豳地。

这时候的周人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了,再打不过就只能去大草原放羊了。奋起反击的周人,凭一己之力把畎夷揍得满地找牙,打了一场漂亮地立国之战,凭此在豳地站稳脚跟。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公刘打不过的畎夷,怎么就被儿孙收拾了呢?

首先,周人在公刘时期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军队,被畎夷暴力搬迁的公刘深知,身处乱世没有枪杆子,团灭是迟早的。从《诗经公刘》:“其军三单,度其隰原”的诗句可以看出,公刘时周人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武装,又经两代人的发展,自保还是可以的。

其次,畎夷刚刚被成汤打得残血,没蓝开大,乘你病要你命,撤下来的途中被周人以逸待劳狠狠地补刀。

补刀

皇仆卒,子差弗立。

渡过了瓶颈期的王朝,大多都能开创一个盛世。如: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等。

当然,这个规律不一定适用先周,但却切合大邑商。

此时,处于上升期的大邑商刮起一阵席卷华夏大地的“二里岗旋风”。

暴风雨之下,只有玄鸟“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毕竟玄鸟就是暴风雨,暴风雨就是玄鸟。其他弱小的氏族部落方国,只能像被吓坏的海鸭和“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

君不见,同时代的楚人,从“帝高阳之苗裔兮”硬生生被“二里岗旋风”挤兑成“我蛮夷也”。

南边已如此,西边又如何?

自成汤打跑占据泾渭河谷的戎狄之后,“二里岗旋风”随即向西吹进关中平原,京当型商文化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

二里岗旋风

此时周人应该默默祈祷“二里岗旋风”不要向北吹向豳地。

至于,想向南回老家发展,等“白家庄崩溃期”到来在说吧!

差弗如果想开创属于周人在豳地的盛世的话,只能开发大西北了。

差弗卒,子毁隃立。

《周本纪》上的“毁隃”,在《系本》被称为“伪榆”、《世本》则称为“榆”。

“隃”或者“榆”应该就是这一代周先公的名字,作为周先公之一,不在《诗经》上赞美一番也就罢了,还在名字前加上“毁”和“伪”这样不好的词。

俗话说得好:“只有取错的名,没有取错的外号。”

可见这一代的周先公是做了什么坏事,这事可能还导致周人走下坡路,才会在历史上留下“毁”和“伪”这样的外号。

结合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的记载,豳地又地处农牧交接,猜测毁隃是“复脩不窋、陶鞠之业”——弃农从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弃农从牧四个字反过来说就是动摇国本,如果真的动摇国本,毁隃的“毁”字,不冤。

除了弃农从牧,还有一个可能性是战败。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周人,甲骨卜辞里就有被商人属国征伐的记载,史料典籍中也有被獯鬻戎狄骚扰的记录。毁隃可能就在某一次冲突中一败涂地,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导致周人元气大伤。

也有可能是个人品德不好,做了一些德不配位的事。

当然,不排除毁隃就只是一个名字,名字与经历无关,毁隃的名字和阖闾、勾践一样,只是译音,而不像傅说、孙膑、腐迁一样是代表人物经历的外号。毁隃就是一个守成之君,平平安安渡过平平淡淡的一生。

论弃农从牧的周人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关于毁隃这一段的脑洞,特意加粗一个关键词:弃农从牧。

对于先周历史,一直有个疑问:

周人在迁豳以后迁岐之前就再也没有改过行、挪过窝、一直宅在豳地吗?

迁豳以后如果周人不改行,后世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也就说不通。

通过对《周本纪》的解读,我们有理由相信周人在迁岐之前,至少改行一次。

结合《国语鲁语》:“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的记载,周人在农耕和游牧之间徘徊两次。

游牧,需要不断迁徙。

从农耕经济切换到游牧经济时,周人势必要迁徙。

地处农牧交接的周人,少不了受到戎狄和殷商两种文化的影响,游牧的戎狄自不必说,“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农耕的商族更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搬家专业户,“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同时代受两种文化影响的周人就一直宅在豳地吗?即使周人一直保持自己的文化,面对戎狄的骚扰、商人的征伐也会导致迁移。

豳地在哪?这也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有说在甘肃庆阳的,有说在陕西彬县、旬邑的,有说在山西南部的。三种说法都还有一定的考古证据支持,可谓是二重证据法也拿它没办法。学术的问题留给专家论证,这里只是一个脑洞、一个猜测:

周人迁豳之后、迁岐之前,也改过行、搬过家,或许就在甘陕晋之间迁徙。

就文献记载的,周人也没少搬家:公刘迁豳、亶父迁岐、季历迁程、文王迁丰、武王迁镐,平王东迁。

先周文化分布示意图

毁隃卒,子公非立。

公非在《系本》写作“公非辟方”,《帝王世纪》解释说辟方是公非的字,而《汉书古今人表》却又不同的记载“辟方,公非子。高圉,辟方子。”

也就是说在公非和高圉之间还有一个辟方。

然而这里有个问题,周孝王也叫辟方,祖孙同名,这不合适。

先周世系的新构拟

不同文献对先周世系有不同的记载,这或许能反映一个问题:不窋到公亶父之间的世系有缺失。这个问题下面再展开说,还是说回公非。

公非,作为先周时期,第二个拥有“公”称号的先公,如生前不做出点经天纬地、克定祸乱的伟业,好意思身后和公刘一样称公吗?

毁隃或许真的做了什么导致周人衰落的事,而公非扭转了周人衰落的趋势,让周人重新走向复兴。

这种上一代衰落下一代复兴的节奏,倒是和商族的历史很像。

商朝兴衰

不过公非虽然脑袋上顶着“公”的称号,但是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后世子孙也未再提起。

或许这个“公”的称号本身没有什么含金量,只是周人对祖先的尊称而已。

毁隃的“毁”并不代表他做了什么坏事,公非的“公”也不代表他做了什么好事。

这只是一段空白历史的猜测而已。

相对公非,没有“公”称号的高圉、亚圉父子反而在传世文献中被提及。

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

说道高圉亚圉,知道的他们是父子关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哥俩。

古人讲究避讳,父子名字不应该出现相同的字,就像周孝王和先公不应该重名一样。

所以有人怀疑“圉”字不是名字的一部分,而是和后稷一样是官职。也就是说高圉、亚圉不是两个人,而是担任过高圉亚圉这两个官职的几代人。

而“圉”在商朝也是确实是一个官职,甲骨文上就有圉字,本义是监狱的意思,引申为养马人。

亚圉的“亚”在商朝也是一个主管军事的官职。

或许周先公里有几代人,都担任过商的狱长、将军和弼马温。

这个猜测成立多的话,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自不窋失其官职、公刘迁豳脱夏入夷后,到了高圉这辈,周人又重新和中原文明建立联系了。

这个猜测非但没有其他史料相印证,还有冲突,高圉亚圉可能就是名字。

《系本》对高圉亚圉也有记载,分别写作“高圉侯侔”、“亚圉云都”。《帝王世纪》同样解释说侯侔、云都是高圉、亚圉的字,不置可否。

《汉书古今人表》的记载就比较有意思:“夷竢,高圉子”、“亚圉、高圉子”、“云都,亚圉弟”。从记载的顺序来看,高圉有两个儿子,老大夷竢、老二亚圉。至于云都,不写高圉子,而写亚圉弟,云都应是高圉的侄子,亚圉的堂弟。

假设这哥三都是周人的先公,这传位模式倒是和商一样乱糟糟的。

如果高圉跳过夷竢,传位老二亚圉,就属于“戎狄之俗”的“幼子守灶”。

写小说的话,这里可以安排一个夺位夺嫡的情节。

除了上诉古籍,《左传》、《国语》和《古文竹书纪年》也对高圉亚圉有所记载。

《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周景)王使郕简公如卫吊,且追命襄公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事上帝,余敢忘高圉、亚圉?”

《国语鲁语》记载:“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这两段记载,比较有用的是《国语》的,通过《国语》的记载,可知高圉和公亶父一样都“帅稷者也”,也就是“复修后稷之业”。

《古文竹书纪年》对先周先公的记载,相对别的史料比较详细:

“(十三代商王)祖乙十五年,命邠侯高圉”;

“(十九代商王)盘庚十九年,命邠侯亚圉”;

“(二十四代商王)祖甲十三年,命邠侯组绀(公叔祖类)”;

虽然有纪年了,可惜《竹书纪年》命运多舛,它的真实性一直被质疑。且对周先公这段的记载也有个很大的BUG:

高圉到亚圉历四代、七王、六十一年,这勉强还能接受,下面就让人抓狂。

亚圉到公叔祖类贯穿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历三代、六王、一百零五年。

高圉亚圉父子两代人横跨商朝六代十二王一百六十五年,平均一代人在位八十二年,而商每王十四年不到,这还只是在位时间,要算在世时间的话,周先公的寿命要甩商先王几条街,这是羌人杀多了折寿吗?

要知道商朝人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五岁。

商朝人评论年龄在三十五岁左右

这么大的漏洞,只能说高圉、亚圉之间,亚圉、公叔祖类之间也有世系遗漏。

虽然《古今人表》有:“辟方,公非子。夷竣,高圉子。云都,亚圉弟”的记载,《路史·发挥四·周世考》也指出:“不窋而下,至于季历,犹一十七世矣”的结论,比《古今人表》多了一世。但也无法填补《古文竹书纪年》的漏洞。

论先周世系缺失的原因

对先周历史有涉猎的朋友,都知道相对于商人棍扫一大片的世系,周人的世系就像枪扎一条线。两相比较,周人世系太过简洁明了,简洁明了到不是自然遗忘,就是被人为修剪。

自然遗忘,说明周人迁豳之后,脱夏入夷,行“戎狄之俗”,“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有名不讳,而无姓字”。文化落后于中原,先公事迹,不形文字,口耳相传。口耳相传的弊端在于不便记忆,交流过程中往往出现差错,更会随着族中老人的逝去而消散。

人为修剪,周人的世系也有可能原本是完整的,至少从不窋以下都名留族谱。迁豳以后受商人周祭制度影响,把旁系祖先从祭祀名单中删除,只保留对直系先祖的祭祀。

两种原因,应该是六四开,自然遗忘占大头。

周人迁岐之前,文化比较落后,迁岐之后,“贬戎狄之俗”,“乃立冢土”。建立宗庙时,却尴尬地发现,全族对祖先的记忆已是模糊不清。模糊的记忆中,依稀有旁系先祖的身影,但此时周的国策是全面商化,就把旁系先祖从祭祀名单中划出。

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

公叔祖类是先周第三位拥有“公”称号的先公,也是周人进入信史前最后一位先公,《系本》作“太公组绀诸盩”。

有人认为“太公组绀诸盩”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分别是“太公、组绀、诸盩”。

我也觉得是三个,但分法不一样。分法不一样,想法是一致的:周人先公世系缺失。

公叔祖类的叔,应该是伯仲叔季的叔,也就是说公叔祖类上面至少有还有两个哥哥。

这就有个问题了,为什么继位的不是老大老二,而是老三?

如果是上面两个哥哥早幺,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讲的了。

早幺

如果不是早幺呢?那就应该出现这样的字眼:兄终弟及、废长立幼、幼子守业。

如果是兄终弟及,那么周人的世系在亚圉和公叔祖类之间应该还有两任周先公,但是现在就现有的资料没有证据能证实这个猜想,没有证据不等于没有。

周人受到商人周祭制度的影响后,把自己旁系先公从祭祀中移除,公叔祖类前面的哥哥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删除了。

废长立幼这一说,源于戎狄幼子守业的风俗。这一说法,其实是来自公亶父,虽然是他带领周人迁徙到岐地,并进行了“贬戎狄之俗”的改革,在选择继承人时,却废长立幼一般地选择了老四季历,保留了戎狄风俗之一就是幼子守业,也就是说公亶父的改革还不是很彻底。

以子度父,公叔祖类得位于戎狄幼子守业的风俗。

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从废长立幼、幼子守业到立嫡立长就是一个过程。

作为进入信史前最后一位先公,破天荒的在历史上留下一句话。

周文王姬昌见到姜子牙时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这里的太公指的就是公叔祖类,这也是历代周先公留下的唯一一句话。

除了这句话,公叔祖类还给周人留下一个联盟:姬姜联盟。

按传说姬姜联盟始于五帝,但这是传说,可信度不高。

从文献分析姬姜联盟始于公亶父迎娶太姜,古人没有婚姻自由一说,公亶父和太姜的结合,更有可能是公叔祖类和有邰氏一手包办的政治联姻,也就是说姬姜联盟是公叔祖类给周人留下的政治遗产。

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

白家庄崩溃后,商人对地方的统治,从原来的建立军事据点、以点控面,改为培养扶持当地亲商方国;从费用高昂的直接控制,改为费用低廉的间接控制;从直营店,改为加盟店。

面对大邑商的优惠政策,公亶父果断加盟。

周人在公亶父的带领下进入全新的篇章。

推荐阅读

周朝历史1:起源、始祖神话与民族融合

周朝历史2:从不窋失官到公刘迁豳,周人的至暗时刻的转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