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郑亚雷赵小康/文贾平安/图)“医生手术做的太好了,我的腿一点也不疼了,你看我现在走路多好!”7月31日,医院骨科三病区病房,51岁的王龙高兴地合不拢嘴,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患病前后的“悲喜人生”。
倾力解困惠民生
王龙家住咸阳市淳化县胡家庙镇枣林村2组,爱人和他文化程度都不高,家庭经济收入低,儿女均上学,一家四口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几年前,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
4年前,他发现自己走路不利索了,慢慢的发展为走不动了,并且膝关节越来越疼,有时疼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疼痛难忍时他就吃点止疼药,后来吃止疼药也不起作用了,实在疼的没办法,医院检查,被告知患上了大骨节病,严重的骨性关节炎,需要置换膝关节,医院条件限制,他最终选择医院做全膝关节置换术。
“这里的医护人员对我太好了,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医院不但给我报销了绝大部分手术费用,另外还给我减免自付部分费用,我只花了一点点钱就治好了这个大病,真的太感谢了!我都不知道说啥好。”王龙激动地告诉记者。
医院纪委书记刘维晓说,医院严格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特困户、低保户、五保户的基本医疗报销比例较其他患者提高10%;一站式补助报销后总体报销比例不低于85%;针对贫困户和低保户,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仅预交个人自费部分,医院垫付其余款项,确保贫困患者能够在院顺利治疗;另外,医院开展惠民活动。设立爱心救助基金60万元,年对在该院就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自费部分再报销20%,截止目前,惠及贫困群众人次,报销补助累计29.9万元。医院还开展元做白内障惠民活动,经过筛查,目前余人符合条件,已经完成手术的患者72人次,得到了贫困群众的好评。
对口帮扶“导师制”
医院不但在帮扶贫困户上尽心尽责,他们更是把先进的治疗技术手把手的传授医院,让这里的医师掌握技能,服务当地群众,他们对帮扶的医师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医院医师不掌握技术,“导师”不放手。
该院重症医学科袁亚迎医医院建立起了重症医学科,并手把手教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掌握危重患者的识别与管理基本技能,提高诊疗水平和救治标准。
袁亚迎告诉记者,以前,医院里虽然有重症患者治疗所需的各种仪器,但由于基层医生不会使用,许多仪器被闲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了让闲置的仪器重新“活”起来,袁亚迎等帮扶医生教基层医生开展监护仪和呼吸机操作使用,掌握挤压泵的治疗,血气采集和分析等,帮助科室开展深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压监测,脑脊液置换,经皮气管切开,镇静镇痛应用,高流量氧疗,硅胶胃管植入等多项新技术,并取得重症5C资质。
该院神经内科三病区王沛等医医院开展脑电图的研读,多模式CT/MRI、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置换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等新技术新项目。
“医院创立的手把手,一对一,导师制对口帮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医院的治疗水平大大提高,当地群众就医获得感得到了提升。医院的帮扶,医院的医生们都熟练掌握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医院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帮助当地老百姓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刘维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医院上至院领导班子,下至每个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以俯下身子接地气的姿态,全心全意开展帮扶工作。
温馨关怀暖民心
“感谢医生护士们对我的倾力照顾,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再重新站起来。”家住旬邑县郑家镇南掌村二组的69岁老人刘云英见到来病房看望他的骨科病院副院长、骨科二病区主任关凯时,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原来,刘云英和老伴均丧失了劳动能力,并且两人常年有病,刘云英患有大骨节病、股骨头坏死、同时还需进行双膝关节置换。医院在接到病人后,考虑到刘云英家的实际情况,为她进行了左膝关节置换术。刘云英说,手术过程不仅非常顺利,医院还给她争取到治疗地方病(大骨节病)救治补助专项费用,免去了她的三万多元的治疗费用,手术第二天就能下地,走路也不疼了,再住几天院他就能康复出院了。
“医院让我多年的老残疾重新好了起来,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生活。”重新站起来的刘云英老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医疗健康扶贫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责任,医院不仅会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健康扶贫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也将会实现常态化下村入户巡诊,依托相关医疗救助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医院纪委书记刘维晓表示,医院将会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