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红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一、绪论

1.1研究目的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榆林市当前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探究了当前榆林市红色旅游事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榆林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2研究意义

作为一个革命旧地,榆林市拥有着丰富的中国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但是其无论在发展上还是影响力上都不能与其他知名的革命老区如延安,井冈山等相比。榆林市富含红色基因,如果能利用好榆林市的红色资源,将会明显改善整个榆林地区的经济。

1.3研究背景

红色旅游建设工作是深入发展和继承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加强广大优秀青少年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工程。不过目前存在着青少年对红色旅游的认知逐渐下降的担忧,认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在红色旅游景区方面,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存在产品形态单一、可持续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如今的大形势下,国家倡导思政教育,倡导对大学生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加强。

通过对榆林的实地考察研究,榆林红色旅游景区确实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与创新。榆林当地的红色文化可以与其他产业完美结合,发展榆林自己的特色旅游业。榆林地区因为位于中国陕西最北部,被誉为"中国爱心之城"、"国家健康城市"、"中国特色新能源发展示范小镇"、"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示范小镇"等。同时,榆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长城的第一站——镇北台等,因此榆林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可以依托当地农业、文化等产业进行组合开发。

榆林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那些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在中国革命时期曾经见证过这片风云暗淡激荡的辉煌岁月。在红军长征的时期,在昆仑和他们转战陕北的艰难卓绝之时,榆林的人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片历史的热土上充斥着满怀热血的广大革命青年的热血和他们奔赴延安的奋斗壮志和豪情,仍然被保留在历史景观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从别人那里聆听先驱者指点江山的故事,在这里得到了见证,一代开拓者为我们开辟出了光明的路,在这个和平安定的年代,我们更应去了解历史,了解那段光荣岁月的意义,去审视和改变现在的自己。榆林市有着小河会议旧址,肖崖革命旧址,绥德革命烈士陵园,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沟革命旧址,白文焕纪念馆,毛泽东题词纪念碑,毛泽东题词纪念碑,朱官寨毛泽东旧居等等一系列革命遗迹,在革命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4研究现状

红色旅游在国内研究的学者非常多,也有许多非常著名有用的文献作品,在知网检索红色旅游相关的作品,有超过一万条文献。着眼榆林市的红色旅游研究,目前关于榆林市的红色旅游发展政府和各界学者都提供了很多的建议和对策,其中包括重走转战陕北路等为主旨的设计研究,基于各种不同视角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等。这些前人的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许多思路。

二、榆林市红色旅游发展背景及现状

2.1榆林市红色旅游发展背景

榆林曾经是中国红色革命的精神摇篮和基础根据地,这里经历并发生了一系列关于革命年代的故事,涌现出来的一大批革命人物和相关时间,奠定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位和良好时代形象。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榆林遗址内留下近处中国革命景点、旧址,这里曾经是西北革命战斗的主要策源地,李子洲等人也在此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清涧起义指的是中国西北地区武装起义和反抗国民党政府统治的起点;毛泽东在此发表《东征宣言》,在这里做了一阕词《沁园春.雪》;习仲勋在郝家桥创造了深入调查研究紧密联系群众的宝贵经验;中共中央移师陕北一年多以来,在这里召开了枣林则沟会议、12月会议、小河会议,指挥了沙家沟战役,扭转了整个西北的战局。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内容丰富的红色资源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厚重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正确地利用保护和合理开发现有的中国民族红色阶级革命历史遗址和老旧活动场所,深入地研究发掘本行政区域的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人物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弘扬新的中国民族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属于中国的近代红色革命基因,对打造全市主题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榆林市政府针对榆林红色旅游文化提出了"一线、一馆、两园、六景"的总体规划和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即毛主席和党中央转战陕北的路线为主要旅游线路,榆林红色文化博物馆,嘉县东方红纪念园、毛主席诗词创作纪念园两个四大红色文化旅游重要主题景点纪念园,米脂杨家沟风景区、绥德县榆树林白石山旅游风景区、嘉县神泉堡风景区、靖边小河景区,衡山波罗堡景区,神木天台山景区六大最具陕西特色的榆林红色旅游主题景点。

2.2榆林市红色旅游现状分析

1、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项目是一种泛指以中国人民革命纪念地、博物馆及其所能够承载的中华民族革命精神作为主要景点,组织接待外国游客参观,实现对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认识和学习,接受中华民族革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发振奋其精神、放松自己的身心、增强体验的一种旅游项目。

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旅游。近年来,政府不断大力推进相关红色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红色旅游度假问题已经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第三期)中已经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不断加强对红色爱国主义和各族人民群众红色革命精神传统的弘扬教育,这一发展目标主要是为了推动引导旅游行业积极培养和贯彻实施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为主的核心思想观和价值观,十分有利于促进当代中国具有特色小康社会主义和中国精神文明的繁荣建设。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政府对发展红色旅游的原则,发展的目标以及发展的主要内容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之下,各级政府也加快了红色旅游的发展脚步,许多地方政府都就行了红色旅游的相关规划,对红色旅游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红色旅游发展表现出了良好的势头。

从总体上看,红色旅游大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相关数据资料报告中显示,到"十二五"底为止,我国的各类红色旅游景点全年共吸引游客,接待游客游玩的总人次约为10.27亿人次,占国内旅游产业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尤其是在纪念碑,博物馆是在免费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下,红色旅游的综合经济收入更是累计达到了.74亿元。红色旅游的开展,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消费,能够迅速的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极大的解决当地的经济问题。

七月份党建期间为红色旅游的高峰期,年榆林市以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为例,近一个多月来,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接待接受培训党员干部人数约余人次,各级党组织余个,共完成讲解批次,各单位聘请专家学者在该馆进行了20余次集中党课讲授。由此可见榆林市红色旅游发展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在其他淡季月份就会出现人烟稀少的情况。

2、红色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榆林建立了5个军区,榆林市占了两个军区。在文物古迹方面,既有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当时的党组织旧址,也有陕北地方政府和党组织的旧址:中共陕甘宁边区有政府中央机关办公旧址和解放军机关旧址,中共陕北抗日游击队总部旧址:当时中央和地方领导同志临时居住,也有榆林革命领导者和革命英烈的故居。

榆林红色历史文化的资源和价值是在特殊历史发展时期和特殊发展历史条件下重塑和形成的,是一种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贵革命历史文物,代表了榆林革命解放的丰富历史和光荣传统,传达了宝贵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遗产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从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历史观来看,它本身就体现了党中央对榆林地区社会主义历史和人民艰苦奋斗、追求幸福的真实见证,是我们党和人民解放老区保持血肉联系的真实历史,弘扬和挖掘其独特的价值和精神内涵,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历史重心,牢记历史使命,坚定始终为人民奋斗的爱国政治信念和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历史观,体现了我们党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培育和开展人民思想理论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文化教育的生动形象和案例,是爱国主义先锋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有利于培育和凝聚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榆林市优质健康发展。从榆林国民经济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培育和发展榆林红色旅游、文化与观光旅游等重点民族特色产业,有利于推动老区解放与社会经济的健康成长。

3、地方文化特色概况

榆林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一直都令当今世界瞩目不已,它被认为是黄土文化、长城文化、大理石流浪文化、草原民族游牧文化以及中华人民革命传统文化的重要融合点。有蜿蜒的明长城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还有著名的红石峡冠、道教圣地白云观,还有壮丽的毛乌素沙漠。榆林背后埋藏的无数历史故事。历史上,早在秦汉时期,世界分为三十六个郡,榆林属于上郡,后秦太子扶苏也葬于绥德,民间也称为太子冢。三国蜀汉时代,貂蝉吕布都被认为是陕西榆林人。有句中国古话说他叫"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子",这便是据他们的这个故事而来。

拥有着丰富文化的地方最容易赢得文人墨客,才人学子的驻足,榆林市同样如此,在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在此留下墨宝,其中就包括诗圣杜甫和一代大帝康熙。真正让榆林名声大燥,并且打上红色革命标签的原因是因为伟人毛泽东,那一年毛泽东东征西讨,途径榆林时留下了旷古烁今的诗词《沁园春.雪》,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独领风流几百年。除了这位伟人在中国榆林辗转了一年多,李有源先生也是当时榆林著名的一位民间音乐歌手,其自己所写的著名歌曲《东方红》,那句"东方那个红,太阳那个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无数人的回忆。

榆林是个文化融合的地方,利用其地方文化和红色基因相融合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2.3榆林市红色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

(1)资源丰富

榆林市有着小河会议旧址,肖崖革命旧址,绥德革命烈士陵园,佳县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沟革命旧址,白文焕纪念馆,毛泽东题词纪念碑,毛泽东题词纪念碑,朱官寨毛泽东旧居等等一系列革命遗迹。榆林市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很有帮助。

(2)品质过硬

榆林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品质非常过硬,毛泽东当年在榆林八个县域之间周转了一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更是为榆林留下了一阕词,一首歌,一只签和一句话。一词,一歌,一签,一话,成为毛泽东留在榆林的四段佳话,成为了党在那个时代在榆林的缩影。除了毛泽东相关的文物,此地还有习仲勋同志相关的历史遗迹。榆林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品质之高,在国内都是非常顶尖的。

(3)协同发展

榆林市除了有着浓郁的红色文化,这里还有丰富的秦文化,三国文化,草原民族游牧文化等等,这些都是榆林市在历史上曾经给我们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与红色文化的结合,将会互相带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为榆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不竭的动力。

三、榆林市红色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3.1基础配套设施欠缺,游客的满意度相对偏低

通过对榆林市实地调研走访发现,部分红色旅游风景区的基础设施极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除了表现在交通条件上,景区周边的商业,餐饮业同样发展状况不佳,对于榆林市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着不小的制约。

3.2旅游产品开发单一,同质化严重

榆林市红色旅游存在产品形式单一,创新不足,市场潜力尚未完全开发的问题。产品开发内容单一,在思维与表现形式上创新不足,整个市场仍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同时,榆林市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景点,这是一个优势。但由于各景点经营内容缺乏创新,景点内容同质化严重,差异化程度较低。

3.2旅游项目缺乏创新,对游客吸引力不足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产品创新的思路已经提出了很多,但是真正得到运用的不多,榆林市的景区相对还是比较缺乏创新力的,景区的内容比较老套,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小。游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游客希望通过参加特殊的旅游活动来体现个性。目前,榆林市在产品开发中存在盲目模仿的问题。导致榆林的的红色旅游产品特色较少,其中多数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无创新,降低了游客的旅游热情,给榆林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旅游产品应突出游客的体验、娱乐、知识和享受,但这些方面在榆林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3.4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营销途径渠道失调

榆林市对于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较低,营销渠道较少且不畅通。通过对比其他红色革命如延安,井冈山等我们不难发现,延安井冈山非常出名,有着鲜明的特色,但是我们都知道毛泽东的一阕词《沁园春.雪》,却不知道这首词是在榆林写的,榆林市那么多的红色革命景点,但是真正被大家所熟知的却没有。由此可见榆林市对于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不能够起到帮助榆林红色旅游行业发展的作用。

3.5员工素质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通过对榆林市各个红色旅游的走访调查,发现榆林市红色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目前榆林市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是以高中和大专学历为主,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相对较少,而具有较高学历的旅游相关管理专业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榆林红色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同时服务范围比较狭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为低下,整体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景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好的服务质量,才能吸纳游客,不断维持景区的生命活力。

3.6监管力度较低,管理体系不健全

榆林市旅游管理部门在完善榆林市旅游市场规范管理方面的打击力度还是略有不足,针对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管也尚未落实,红色旅游企业和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相关宣传教育力度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榆林旅游业发展与发展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榆林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榆林市红色旅游对策研究

4.1国内外其他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4.1.1延安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研究红色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再此我们仅针对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对延安与榆林做横向对比。

延安市,简称"延",旧称肤施、兖州,属于中国陕西省。延安不仅拥有天下第一陵,,也曾经是年国务院正式发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历史古物文化名城。延安地区位于现今中国陕西省的北部,地处中国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部山麓地区,延河与南川河的相交之处,周围环绕着一座宝塔山、一座凤凰山和一座清凉山。他的建城史横亘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延安就开始了人来繁衍生息,再继秦皇汉武,隋唐明清,延安在中国史上的地位愈发重要。

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本身在中国大革命历史上占据的重要位置,使得延安拥有着丰厚的人力和财产。据统计,现今陕西延安境内发现的所有各类历史文物和遗址数量总计处,其中历史革命遗址数量总计处,古代文化遗迹处、古墓穴处、石窟寺处、石窟美学与艺术处、古建筑处。

(1)延安的优势

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延安成为中国革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用于对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和学生的展示,供其学习。尤其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延安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升级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1世纪到来之后,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逐步成为了中国红色旅游行业的领头羊,其开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背景

红色旅游行业是有别于中国传统旅游的特殊旅游产业,其作为一种现代旅游产业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产物,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特殊旅游。红色旅游的本质就是把中国革命历史及其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承用红色旅游的形式向社会大众宣传和普及,将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们的旅游行为之中,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通过旅游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向其传递革命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依托于这些旅游活动进行传播先进的文化,提高了人们的政治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它能够带给人以对知识的吸收,心灵的熏陶,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让广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既享受了游玩的快乐,又接受到了红色教育的洗礼。延安地区拥有着许多的革命纪念碑、革命文化遗迹以及与之相关的革命故事,这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

首先在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本身就是中共中央的驻地,作为参加抗日战争的军事政治部队总司令场所,其在当地保存下来了许多与革命活动相关的遗迹和历史纪念地。现在的延安,不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红色旅游景点规模最多、内涵最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个红色旅游丰富区,同样也被认为是全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红色革命老址群聚落地。延安作为一个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及延安人民精神的弘扬和教育发展基地。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报告显示,延安市境内共有历史革命纪念场馆处,文物70,余件,现存的革命民居余处。延安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的数量约为陕西省全部红色资源的72%。

(二)圣地延安品牌打造

在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后,延安先走一步,率先建设成为了国内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研究学习的重要活动基地,一步先步步前,发展至今天的延安已经建设成了国内外著名的红色旅游文化城市,延安的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实际上也是经历了60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所以目前远远领先于其他景区。延安的主要特色是通过依托当时中国革命时期旧区所在地遗留下来的许多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反映中国人民革命解放先驱们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英雄故事,再加上延安结合了其独具特色的古代陕北人和黄土高原文明,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旅游品牌——"圣地延安"。目前延安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延安当地重要的支柱企业,带动着当地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帮助显著。

(三)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

自古以来,延安一直就是当时我国中西部南北交通的要冲,再加上近年来西部地区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推行和相关红色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十二五"计划未期,延安己经建立起自己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交通网。

(2)发展策略

延安发展红色旅游有三"最",红色资源内涵最丰富、圣地延安知名度最高、红色旅游产品最多。同时延安也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红色旅游自我发展:延安拥有着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在内的革命旧址处,仅在延安市就有处共个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旅游产品数量占到了陕西红色资源的72%。而且延安共有历史遗迹处,历史照片近万张,珍藏的文物达3万多件,在开发内容上,延安对文物收藏地、烈士陵园以及革命旧址开展了一定程度上的修缮和开发,其中主要以伟人居所为主,在开发方式上,针对一些革命遗物和伟人旧居进行了规整和保护,同时以图片展览的形式展现了伟人的丰功伟绩。

与文化协调发展:延安有着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安塞腰鼓、信天游以及陕北剪纸等民间艺术文化有着深厚的积累,通过其与红色旅游的结合,共同促进了延安经济的发展。

与传统景区协调发展:除了红色景区,延安也有着知名的传统旅游景区,例如延安壶口瀑布、黄帝陵等传统景区都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通过红色景区和其他传统景区的共同开发,使其相互支持,相互进步。

近年来延安旅游业不断持续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百姓生活有了不断的提高,人民生活进入了新阶段。

4.1.2旬邑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与榆林市距离相近,且两个区域的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些相似性,通过对旬邑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就行研究分析,可以为榆林市发展的红色旅游提供一些建议。

(1)旬邑的资源

旬邑的红色旅游资源介绍:

①马栏革命旧址

红色马栏——革命圣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南门,它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创造性地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思想的重要结晶,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斗争时期我们在全国境内仅存的几个红色革命基地之一。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都经历了许多严峻的考验,与陕北,陕甘共同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起点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为推动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②崔景岳烈士故居

为了纪念崔景岳同志,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宁死不屈。他设法给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写了一份报告,汇报宁夏中共组织遭敌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斗争情况,向党表示他们坚定的意志和斗争到底的决心。

③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旧址

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的旧址,位于马栏镇马栏村。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正式批复决定将陕西关中重新规划建立边区第二高级师范学校。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主要办学发展目标其实就是"培养地方文教干部和小学师资"。年2月,招生工作全面展开。2月结束时,举行了新生入学考试,按成绩分为1个师范班和1个预备班,3月15日在职田镇马家堡村正式开课,并设立教务、生活指导、事务3个办公室。年10月迁往马栏镇黑牛窝村,次年4月迁至马兰镇马兰村。年9月更名为关中联合中学,年5月随关中地委迁至三原。第二师范学校十年间在旬邑毕业名学生。

④红26军军部旧址

红26军军部旧址位于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距县城65公里。有10个窑洞和一座哨塔。

⑤旬邑县革命烈士陵园

旬邑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泰山,距县城约1.5千米。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大约30.4亩,建筑面积共平方米。由牌坊的门楼,照壁,展示房间,革命烈士的纪念碑以及烈士公墓所构成。

(2)发展策略

1.文物保护:旬邑十分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红色景区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相关革命文物和历史见证者的保护,当好合格的文物保护者。红色景点的存在是基于文物和历史见证的存在,没有他们,就没有红色景点。红色风景名胜区需要能够让观众们在参加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坚韧的革命信念,受到崇高的价值观熏陶,进而认真地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历史性事件景区则真正地将当时的形势再现出来,呈献给了观众,使得观者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性重大事件的原因及其来龙去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的英明果断,进而更加坚定对中国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决心,珍惜来之不易的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幸福,自觉保卫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与任何可能损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斗争。

2.红色文化的宣传:旬邑利用本身特殊的资源,向社会各界宣扬先进的进步文化。尤其是重点向广大大学生宣传推广,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投身于红色教育。

3.特色红色之旅:旬邑为广大游客提供了穿着军装、佩带着军帽、携带着步枪的精彩游玩经历,真实地体验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和岁月。在景区举办了红色文化知识比赛,加深了游客对于革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与其他组织合作:旬邑与周围的学校、公司等之间建立了一种常态化的互动,为周围的学生、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饮食。同时还与有影响力的卫视、影视公司互动,为全国观众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感人的文化精品。

4.2榆林市红色旅游对策研究

(1)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条件和设施完善程度对榆林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加强对旅游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立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榆林市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加快榆林全域旅游开发步伐。榆林市还需要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包括道路修建,还包括景区周边的商业,服务业协同发展,要保证游客在景区游玩的游玩体验,晚上有舒适的休息环境,吃饭有干净整洁,价格合理的就餐场所。榆林市政府需要进一步着眼于榆林县全域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理念,着力于改善榆林县域旅游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努力给广大游客和社区提供更多的一站式旅行服务,使得游客更加舒适愉快,创造安全舒适的榆林旅游环境。

(2)促进旅游产品开发,打造差异化景区

为进一步挖掘和激发国内旅游消费的潜力,满足国内游客的需求,加快创新和开发出优质的旅游商品,推动国内旅游消费,打破国内旅游消费不足、出境旅游消费旺盛的现实困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榆林市需要依照国内其他红色旅游景区的经验,完善和定制相关发展战略,用以实现旅游产品的优化和升级。为了促进榆林红色旅游景点游客的消费,必须有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作为保证。相关策略需要充分凸显榆林旅游产品的区位和文化特征,加强旅游者对景区的参与度,打造特色榆林旅游的文化,户外,娱乐,亲子,蜜月及旅游体验等。同时还需要注意强调精致的旅游产品和精致的服务,要认真规划旅游产品和服务,完善旅游产品的规格,突出提高旅游的质量,树立旅游品牌。同时,要根据游客画像为目标人群量身设计定制的旅游产品,凸显旅游商品的独特个性与灵活度,强调对于游客的需求至上。不同的发展战略都需要彼此推动,共同改善和提高旅游商业服务的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程度。

(3)旅游项目创新

旅游产品的创新需要有两大亮点:一是必须在目标市场和规模一定的时期内具备自己的特色。第二,必须有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项目的开发商和企业或其他地方经营机构。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它们的创新和可操作性。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和社会中,经营越困难,创新就越多。因此,这两个问题其实可以被简化成为一个问题。只有通过旅游产品的创新,才能实现对旅游计划的创新。旅游产品的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真正的创新,可以落在土地和项目上。我国大多数传统旅游产品都是基于对旅游的传统认识而开发的。游客一直处在被动和观望状态,初级传统旅游产品在旅游行业中占很大比例。因此,有必要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对旅游形式进行创新,提高旅游时游客的参与度。

(4)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拓宽宣传途径

榆林市红色旅游经典宣传力度不够大,这也是许多革命老区目前发展困境产生的主要问题。延安,井冈山毕竟是少数,其成功路径是难以复制的,因此笔者针对与榆林市规模相近,境况相似的景区旬邑红色景区进行了走访调研,根据其实行的宣传策略,为榆林市的红色旅游产品宣传提出几点意见。一:加深与高校及政府机关的合作,将榆林作为其党政教育,或者相关学术研究调研的重点选择对象;二:与附近中小学合作,以榆林革命景区为其主要的研学基地。三:与其他非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相结合,协同协调发展,在旅行社规划的旅游路线也应该加入一些红色旅游重点景区,既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促进了旅行社的发展,也起到了对榆林市红色旅游景点的宣传作用。

(5)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提升榆林市服务人员素质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需要对榆林红色旅游的基层人员进行培训。基层的旅游人员应该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是直接面对游客的旅游从业者。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主要来自于直接接触到的服务人员。同时,目前大多数游客选择红色旅游,是为了开阔视野,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对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对直接接触游客的从业人员的知识含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管理者的培训,提高旅游景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素质。榆林市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对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职业素质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考核。特别是对非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培训。

(6)加大旅游部门监管力度

首先,应该加强对榆林市红色旅游景区旅游从业者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竞争的清晰认识,并加强旅游从业者对景区规范运作的重视。从根本上避免甚至杜绝不规范旅游行为的发生。

其次,榆林市旅游管理部门要完善榆林市旅游市场监管制度,加大对不符合旅游市场规范或破坏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实行监督制度。

五、榆林市红色旅游发展的意义

5.1教育意义

红色旅游主要基于革命时期和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伟大成就所形成的纪念地和地标性景点,并以它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游客进行纪念学习,主题旅游活动的游览和观赏。榆林市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宣传力度,保护和利用当地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榆林革命老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扩大旅游业的消费市场。尤其是与学校和政府机关单位的合作,能够帮助学生群体和政府工作人员的党性培养,使其受到革命红色精神的洗礼和熏陶,教育意义十分巨大。

5.2产业发展

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满足产业转型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的要求,而且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可以为当地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就旅游业的发展而言,红色旅游可以改变传统旅游的同质化和简化性,并促进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对于榆林这种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来说,红色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十分重要的组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帮助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兴旺发展。红色旅游从来都不应该是单打独斗的,而是应该与其他的旅游景点协同发展,共同为榆林市的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5.3协同发展

旅游产业是一个地方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它可以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辐射和驱动餐饮和住宿等商业服务的发展,延伸和扩展相关产业链,从而催生出新的商业形式,优化当地产业结构,进一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榆林市发展特色红色旅游业必然也就需要与其他农业,商业,服务业协调均衡发展,以特色旅游业作为发展主体来引领和直接带动其他旅游行业共同进步,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总结展望

榆林市的红色旅游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运营,能够带动榆林市整体经济的发展,榆林市在将来有机会可以发展为媲美延安和井冈山的红色革命景区,成为中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王晓霞,肖薇薇.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J].传承,(09):8-12.

[2]刘延平.延安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现代商业,(28):49-51.

[3]鲍彩莲.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J].度假旅游,(11):29-3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