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课堂一张借据兑现百姓恩情澎湃在线

北京皮肤病正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一张借据兑现百姓

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一张借据,承载的是民拥军,军爱民的鱼水情深,它的兑现更是见证了党对群众的一诺千金。

年12月,甘肃省正宁县的穆长青拿着一张58年前的借据,来到了正宁县人民政府。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借据,它的借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其内容是这样写的:

穆平辉先生:

本军此次驻扎正宁一带,整理训练,需要粮食,在本军军费未解到之前,决向先生借粮二十六石,将来按时价由本军政府负责归还。抗日胜利之礼。

人民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

正宁县县长朱门

二月二十九日

这张借据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红军故事。

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奉命南下策应“西安事变”,后从关中北上返回陕甘边地区。年2月,进驻关中特区新正县(今旬邑县)一带。当时,陕甘边界地区连年遭受兵荒马乱,百姓早已谈兵色变,听说村里又来了一拔军队,群众纷纷举家逃进山林躲藏。部队进驻后,邓小平同志多次重申部队纪律,严格要求全体指战员露天宿营,不准占用群众一草一木。同时,积极派人张贴告示,宣传红军纪律,动员逃走的群众尽早回家正常生活。老百姓见红军官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军纪严明,心中的恐惧和疑虑也就消除了,逃走的人也渐渐回来了,还腾出房子、窑洞让红军来住。

看到红军深得群众拥护,国民党里的顽固分子很不安,千方百计搞破坏,致使部队粮草供应严重不足。为了解决困难,军团政治部通过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捐助军粮,并“约法三章”:群众捐粮全凭自愿,有余粮的多捐,没余粮的不捐;不搞摊派,绝不动用群众的口粮。还与民众约定,捐助的军粮将来按时价予以偿还。老百姓知道红军是抗日救国、纪律严明的队伍,纷纷慷慨解囊,自愿地将家中粮食捐给部队以解燃眉之急,红军部队“一诺九鼎”,设立粮库,派专人过秤管理,详细登记捐粮人的姓名、住址和捐助数目,并一一打了收条。

穆平辉去世后,这张借据传在了其子穆长青的手里,一直作为家中的纪念物件收藏,不想给国家添麻烦,一次,穆长青拿出借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县政府申请兑付借粮款。正宁县政府受理这件事后,逐级上报请示,年12月6日,甘肃省财政厅按照有关规定给穆长青支付借粮款.60元。这笔借粮款是这样算的:26石小麦折合公斤,每公斤时价1.40元,折价元。折价粮款按银行存款8年到期利率17.1%计付利息,从年人民银行成立算起,46年共计利息.60元。本息总计付给穆长青.60元。

年2月,红军第一军团北返旬邑、正宁、宁县一带驻防,第四师及所辖第十团、十一团、十二团驻旬邑县境内。图为邓小平、杨尚昆、陆定一等在旬邑

由此可看,红军爱护群众,群众拥护红军。那时老区的老百姓,帮助红一团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支援红军作战,许多群众也像穆平辉一样,拿出自己的口粮,借给红军渡过难关。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红一军团离开后,老区的群众担心国民党会秋后算账,大多数人把红军出具的借条烧毁了,也有人弄丢了,而我们看到的穆平辉的借据也只是当时成百上千个借据的其中一个。

一张借据,历经半个多世纪漫长的岁月,承载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之情。透过这张借据,我们感受到了红军严明的军纪,也看到了共产党和红军铭记百姓恩情、与群众心贴心的深情,而这正是这支伟大的队伍最终走向胜利的根基。

点击查看往期精选

一座城一首歌环县《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一座城一首歌宁县《宁州等你来》

原标题:《初心课堂|一张借据兑现百姓恩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