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图片 https://m-mip.39.net/pf/mipso_5371622.html
说起姓氏,大家可能会想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平日里很常见。不过,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单姓外还有复姓,而今天要说的是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魏洛村的“第五”这个姓氏,第五友文、第五爱群、第五心愿、第五保中、第五森森……这些都是村民的名字。
那么,问题来了,“第五”这个姓历史上是如何产生的?对于这个特殊的姓氏,村民们是咋看待的?2月19日,华商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到魏洛村实地走访了解“第五”姓氏的故事。
村民讲述第五姓氏的故事
第五峰是延安市一家企业的经理,他是地地道道的魏洛村人,有次他和妻子与几位好友在公园里闲聊,刚好遇见其中一位好友的朋友,好友在介绍时说“这是第五峰妻子”,对方听后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你共有五位妻子?”大家哈哈大笑。
第五峰父亲第五德宽说:“我们这个姓比较特殊,一般人 次听了都不会认为是一个姓。我今年81岁了,第五这个姓氏到我这已是第58代。据老人口口相传,春秋战国时,有一田氏家族,势力比较大,当时的统治者要将田氏家族斩杀,结果田氏子孙纷纷逃跑,有位排行老五的被官兵追上了,官兵询问他姓啥,他灵机一动说他姓第五。这个姓氏由此延续下来。”
“但后来经过考证,第五这个姓氏的由来出现了另一个说法。刘邦做了皇帝后,山东田氏家族的势力非常大,刘邦将田氏家族进行分封,分封后产生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姓氏,但随着时间迁移,除第五这个姓氏外,其他姓氏逐渐没落,有的人还改回了原姓,第五这个姓为啥能延续下来,是因第五这个姓出过很多人才,曾经出过三位宰相。”第五德宽这样告诉记者,而对于这个特殊的姓氏,很多村民都表示,大家一直都比较认可这个姓,从魏洛村出去的人,都把村子出过三位宰相作为谈资,都感到非常骄傲。
族谱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
84岁的退休教师第五维福是魏洛村比较年长的一位,他退休后就梳理了“第五”家族的族谱,“我整理的这个族谱上最早有记录的一位是清朝康熙年间,之后一直延续到现在。关于这个姓氏的传说,村里老一辈是这样告诉我的,第五姓氏本姓是田姓,汉高祖刘邦为稳固其统治,将田氏从山东分批迁到关中地区,并按照迁入顺序给一个姓氏, 批迁入的改姓 ,第二批迁入的改姓第二,以此类推。之后除第五外,其他姓氏慢慢消失。第五这个姓氏从汉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旬邑县魏洛村和泾阳县埝口村有第五这个姓,人数最多,其他地区有零星的第五姓氏的存在。”
在魏洛村村民房屋的外墙上,记者看到了3幅画像,分别是该村走出的三个宰相第五伦、第五琦、第五均,魏洛村 支部书记第五永平指着3幅壁画说:“这三位宰相就是从我们村出去的,整个村都以这三人为傲。魏洛村现在有7个村民小组,是由之前的上魏洛村和下魏洛村组成,共户人,90%以上都是第五这个姓氏,村里人不管是外出打工还是上学的孩子,自己的独特姓氏 容易成为焦点还容易被记住,我儿子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 次听后都觉得很惊奇。”
书籍中关于第五姓氏的由来
对于“第五”这个姓氏,有没有相关资料记录呢?旬邑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帮记者找到了一本年出版的《咸阳百村》系列丛书旬邑卷,关于魏洛村,书中这样介绍:据传说,魏洛村最早名为魏家堡,是一个很小的村落。汉代有个姓第五的官员,任满告老返家,途经魏家堡,看到此处风水 ,便购置产业,安家落户。经过几代繁衍,第五姓人口增长很快,族大人众,又是官宦世家,加之魏氏族系衰败,于是取第五姓落户于魏家堡之后,将村名改名为魏落村。后感到“落”字有“衰落”“败落”之意,又改“落”为“洛”,取魏洛村如洛水长流、世代不衰之意。
魏洛村还是东汉章帝时大司空兼理“三公”(官位相当于宰相)的第五伦、唐朝肃宗年间监察御史晋同平章事(官位相当于宰相)的第五琦、宋代初礼蒲尚书累官至参知 事(官位相当付宰相)的第五均之家乡。西汉建立后,刘邦为建立牢固的统治基础,把齐地大姓田氏分期迁到关中皇陵,依迁入次序改田姓为复姓第五。魏洛村现在居住的第五姓村民就是其后裔,第五伦是改姓后的第六代人。
历史上第五姓除三朝宰相外,还有曾任庐江、南阳太守的第五颉,任张掖太守的第五访,任兖州刺史拜升高密侯的第五种等人,他们为官兴除尽善,廉 惜民,功绩卓著,多受褒奖。第五居仁为元进士,精通经史,讲学三秦大地,桃李满门。第五安为明成化进士,任广安州刺史,任期内 通人和,御旨褒奖。华商报记者唐保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