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九州之豫州梁州和雍州

北京荨麻疹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七)豫州:

“荆、河惟豫州。”豫州的位置在荆山与黄河之间,大致相当于今天黄河以南的河南省全境和湖北省北部等地区。豫州位于九州的中心,是西周东都洛邑的所在地,也是西周统治东方和天下的中心。豫州在春秋时期属于周、郑、宋、陈、蔡等国的故地。

图1-9豫州

伊水:发源于河南卢氏县熊耳山南麓的闷顿岭,流向东北在河南偃师与洛水汇合,成为伊洛水。

洛水:即位于河南的南洛水(以与陕西的北洛水相区别),发源于今陕西洛南县西北的冢岭山,南流与瀍、涧二水汇合,之后在偃师与伊水汇合后成为伊洛水,再流入黄河。

洛汭:洛水流入河水的地方。

瀍水:发源于河南孟津县西部的谷城山,在洛阳东注入洛水。

涧水:源出河南陕县东边的白石山,南流与东流,在洛阳市注入洛水。

荥泽:也称荥波、荥播,位于河南荥阳北,由济水溢流而成,与济水和黄河相通,西汉末年淤塞消失。

菏泽: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古济水流经该泽,唐以后逐渐淤塞。

孟诸泽:又名孟渚泽、盟渚,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元代以后逐渐淤塞。

熊耳山:在河南卢氏县到伊川县一带,因为“两峰相竞如熊耳,故名”,为秦岭东段的支脉之一,属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岭。

外方山:在河南登封县,即嵩山。

桐柏山:在河南桐柏县,为淮水之源。

沇水:济水上游的别称。

陶丘:在山东定陶县,为春秋时的曹国故地。

(八)梁州:

“华阳、黑水惟梁州。”梁州的位置在西岳华山的南面到黑水之间,其范围大致包括秦岭以南的今陕西、甘肃两省部分地区,再加上四川全境。梁州的主体是巴、蜀两地。

图1-10梁州

华山:也叫太华山,位于陕西渭南华阴县南,为五岳中的西岳,也是雍、豫、梁三州的分界点,华山以北是雍州,以东是豫州,山以南是梁州。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所以华山的南面叫华阳,华山的北面叫华阴。

黑水:黑水具体指哪条河,众说不一。顾颉刚认为是今陕西城固县北的黑水,也有人认为是岷江上游的松潘黑水。

岷山:在四川北部,为岷江的源头。

嶓冢山:在陕西宁强县西北,为汉水的源头。

漾:汉水的上游。

蔡山:在四川雅安雨城区东南,亦名周公山。清代学者胡渭在其著作《禹贡锥指》中认为蔡山是峨眉山。

蒙山:亦称蒙顶山,在四川雅安名山县西北。

和夷:住在和水流域的民族,和水又名和川水,即今四川天全县的天全河,为青衣江的支流。胡渭认为和水是涐水,即今大渡河。

沱水:江水的支流。

潜水:在今陕西城固县南,汉水的支流,《水经注》称其为涔水。另外嘉陵江中游的一段古时也称潜水。

西倾山: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桓水之源。

桓水:即白水,今名白龙江。

沔水:汉水的上游称沔水。

(九)雍州:

“黑水、西河惟雍州。”雍州的位置在黑水与西河之间的广大区域,也就是从秦岭以北,东到陕西与山西临界的黄河,西到今甘肃省的西境,包括陕西、甘肃和宁夏大部及青海部分地区在内的区域。雍州是春秋时期秦国的故地。

图1-11雍州

黑水:流经敦煌三危山的黑水,即今党河。也有人认为此黑水就是梁州黑水。

西河:陕西与山西之间由北向南流的黄河河段。

弱水:甘肃张掖的黑河,也叫张掖水或合离水,向北流入居延海。

泾水:发源于宁夏泾源县鸟鼠山,在陕西高陵县注入渭水,泾水流入渭水的地方称“渭汭”。

渭水:黄河的支流。

漆沮:漆水和沮水,渭河支流石川河上游二源的名称,其中漆水发源于陕西铜川金锁关镇,沮水源于陕西耀县西北长蛇岭。也有认为此沮水为北洛水同名支流,发源于陕西黄陵县西北子午岭。

沣水:即沣河,渭水的支流,发源于陕西长安县西南秦岭北麓,向北从西安市西面流过,在咸阳附近流入渭水。

荆山:此非湖北荆山,而在陕西富平县,一说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西南;李零认为此荆山应为河南灵宝之崤山,即黄帝铸鼎处。

岐山:在陕西岐山县东北。

终南:即终南山,在西安市南,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属秦岭北麓。

淳物:即陕西武功县的武功山。也有人认为淳物不是山名,而是形容终南山高大宽广、物产丰富之意。

鸟鼠山:即鸟鼠同穴山,在甘肃渭源县西南,为渭水的源头。

原隰:指《诗经》中记载的豳地(“豳”字通“邠”),在今陕西邠县和旬邑县一带。

猪野:即猪野泽,汉代称休屠泽,在甘肃民勤县,于年代初干涸消失。

三危山:在甘肃敦煌。顾颉刚认为是西汉冯奉世讨伐西羌时所登的西极山,具体位置无考。

三苗:迁居到三危山一带的蚩尤后裔族群,据《史记·武帝本纪》说:“舜迁三苗于三危。”《后汉书》作者范晔认为,此三苗是来自青海境内黄河流域的三支羌人部落。

积石山:即青海的阿尼玛卿山。一说在甘肃临夏市西北。

龙门:即龙门口,见冀州条所述。

昆仑:昆仑山。也有认为是三累山或祁连山。

析支、渠搜:羌人的二支。析支也称赐支、河曲羌,分布于今甘肃临洮以西和青海西宁市西北大积石山一带,即黄河上游的河曲地区。渠搜分布于今甘肃酒泉迤西至鄯善一带。

西戎:古代西北地区民族的总称。

岍山:在陕西陇县西南,也叫岳山或吴岳。

壶口山、雷首山、太岳山、析城山、砥柱山、去王屋山、太行山:均见冀州条所述。

朱圉山: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

太华山: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

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见豫州条。

陪尾山:见徐州条。

合黎山:在今甘肃酒泉、高台、张掖、山丹的北面。

流沙:居延海一带的沙漠。

南海:党河西支注入的哈拉湖,在甘肃敦煌西北。

九州是上古时期的人们对当时华夏大地上的九个区域建立的地理概念,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大一统思想,这个思想为中国古代封建大帝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