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康复体系咸阳旬邑县残疾人精准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zguolife.com/news/49891.html

摘要:“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作为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改革试点县,探索实现了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分类专业施策、签约到团队、付费到个人。”7月19日,旬邑县残联理事长席鹏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模式更专业、更精准,全面提升了农村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工作水平。

55岁的老曹坐在家中进行着康复训练。

一场大雨,陕西咸阳的高温天气被按下了暂停键。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湫坡头镇的太堡村,55岁的老曹坐在家中进行着康复训练,旁边的康复医生对其进行着指导。很难看出,这是一位因脑卒中引起了脑溢血、曾在ICU住了4个多月、卧床5个多月的重度残疾人患者。

在家里就能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这曾是很多农村残疾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而这,正是旬邑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推出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旬邑模式,旨为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旬邑县作为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改革试点县,探索实现了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分类专业施策、签约到团队、付费到个人。”7月19日,旬邑县残联理事长席鹏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模式更专业、更精准,全面提升了农村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工作水平,今年,将在去年两个乡镇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乡镇的试点。

据记者了解,此前,农村残疾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由乡村医生完成,虽然做到广覆盖,但是,很难满足重度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如今,旬邑县的模式将服务对象按照残疾类别及等级划分为三类,以“三瘫一截”等重度肢体残疾人作为重点,规避了此前轻度、重度残疾人同一康复服务和付费标准的弊端,这样不光提高了精准康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更是将这部分资金用到了刀刃上。

而这,也正是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旬邑县切实围绕群众需求办实事解难题,彰显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温度与活力。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康复体系

去年,旬邑县作为陕西省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改革试点县,研究制定了《旬邑县分类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提升服务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创新理念,优化服务,全面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水平。

据记者了解,旬邑县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残疾人的致残原因、身体条件、家庭环境、康复需求等实际情况,按照一人一策原则,依据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目录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其康复需求,提升康复服务获得感。

而为了满足这样个性化的需求,试点构建了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分级分类的组建了服务团队。比如,在太村等7个镇办以中心卫生院为服务主体,分类组建了以卫生院医护人员为主的重度特殊类服务团队和以村医为主的普通轻度类服务团队,县残联委托镇卫生院组织开展签约服务;在职田镇以分类组建的服务团队为服务主体,县残联与服务团队双方直接签订服务合同,委托服务团队开展签约服务;以第三方机构为服务主体,委托西安弘福医疗器械有限医院等专业康复服务机构分别为底庙、湫坡头两个镇残疾人及全县精神类残疾人提供签约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全县残疾人医疗卫生服务和康复需求。

同时,按照“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和专业的事由专业的机构来做的工作思路,将服务对象按照残疾类别及等级划分为三类,以“三瘫一截”等重度肢体残疾人作为重点,由镇办卫生院服务团队上门提供康复服务。对精神类等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医院等专业机构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康复服务。其他残疾人由以村医为主的普通轻度类服务团队提供服务。通过分类服务,全力提高精准康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满意度。

不同的服务主体,不同的分类级别,对应的是付费标准的差异化。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力实际,实行差异化付费标准。听力、视力、智力、轻度肢体及其多重类残疾为20元/人/年,“三瘫一截”等重度肢体及其多重类残疾为元/人/年(卧床类元,非卧床类90元),精神类残疾为30元/人/年,通过合理调整、规范制定付费标准,进一步提升了签约服务质量水平。

卫生院创新改革培育特色

多年来,卫生院以及乡村医生一直是我国卫生保健链条上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温暖的一环,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这些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服务模式亟待创新。

而旬邑县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改革试点,同样给予了卫生院一个创新的机会,赋予了基层医疗机构新的生命。

职田中心卫生院作为旬邑县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改革的主阵地,是改革力度最大、最彻底的。卫生院按照残疾类别和等级分类组建2类6个团队,一类是以院医护人员为主力军的特殊重度残疾人服务团队2个,主要为辖区内所有“三瘫一截”等重度肢体残疾人上门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另一类是由村医为主力军的普通轻度残疾人服务团队4个,主要分片服务听力、视力、智力及轻度肢体类残疾人。卫生院在组建好团队后就退出了“中间商”这一角色,让县残联直接与6个服务团队直接签订服务合同,为残疾人签约服务工作搭建了上下直通、往来无碍的“绿色通道”。

当地村民在卫生院接受康复治疗。

在考核及费用结算上,6个服务团队也是各自为营,根据签约医生服务数量和质量等指标进行详细考核,提出本团队资金分配方案并提供团队成员个人账户,由镇卫生院审核后报县残联审批。县残联在结算费用时不再通过镇卫生院,直接将服务费用打到签约医生个人户头,让签约医生把实惠装在兜里、把热情种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这一改革举措在全县独有,也是全县分类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一张绚丽名片。

“我现在都能自己上下炕、上下轮椅,扶着轮椅也能慢慢走,这都是想不到的事。”家住万寿村的肖雪萍大妈激动地对记者说。

服务团队入户为肖大妈进行康复训练。

今年59岁的肖大妈,年因病致残,为肢体二级残疾,生活全靠老伴照顾。9月份,秦倩院长带着她的服务团队筛查评估后,为她制定了“一人一方”的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主要进行穿衣、起坐、翻身、肌肉张力训练,防压疮、营养指导和心理疏导等服务;也鼓励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人交流和沟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多次上门服务后,她现在基本能完成自主穿衣、起坐翻身、便后清洁,也可推着轮椅缓慢移步、可完成床与轮椅自主转移,家人也学会了简单的理疗手法和技能,经常给她进行训练,使他们增强了生活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她和老伴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就是好。

据记者了解,这种模式解决了原先村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服务现状,县政府也明文规定“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主要用于支付签约医生薪酬”,使签约医生主责主业态度显著增强;同时签约残疾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双方参与度、获得感、满意度均大幅提升。

来源:华夏时报

编辑:艾博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0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